这是绿色发展的中国范本!中外媒体盛赞大唐~
来源:党建工作部、滇东新能源事业部
作者:范玉娇 丁尚珊 王绍梅 谭红 资道勇
日期:2025-09-20

9月20日,人民日报社2025“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团中的13个国家主流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共同走进中国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场,实地探访这座耸立于云海之巅的“绿色引擎”。从海拔超过2200米的观景台,到滇东新能源事业部智能运维控制中枢,中外媒体沉浸式感受中国先进绿色能源项目的科技实力与生态温度,纷纷赞叹其为“能源转型的典范之作”。

锦屏西风电场是国内规模最大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秋日的万寿菊在山腰间铺展成金色花海,老农在田埂间耕耘劳作,远处沿山脊排布的风电机组叶片迎风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持续汇入电网。

“中国的新能源景观,居然如此震撼!”这幅科技与自然共生、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画卷,令记者们纷纷架起设备、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壮美场景。巴林《国家报》摄影记者阿卜杜勒拉苏尔·赫杰尔一边拍摄风机与花海同框的画面,一边感慨道:“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难题,而中国却在用风能点亮生活,守护如此优美的环境,这样的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当得知大唐云南公司为锦屏西风电场构建起“基建全过程安全管控平台”,已实现“一图统管、全程可控”时,毛里塔尼亚《人民报》社长艾哈迈杜·巴里卡拉举起大拇指称赞:“中国风电的智能化水平超出预期!”

“最打动我的,是发展与民生的融合。”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成功”的加纳记者对项目“企地融合、文化共建”理念尤为关注。在了解到项目与周边六个世居少数民族村寨共建,将绿色风电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后,他表示:“能源项目不仅要发电,更要为地方赋能。锦屏西的实践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紧跟中阿双语讲解、仔细听完全程的,是沙特《祖国报》评论部执行主任玛哈·阿苏拉米。她感慨道:“中国的绿色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带着开放共享的理念。这个项目既体现了中国的技术担当,也展现了与世界合作的诚意。这样的‘中国方案’必能赢得国际认可。”

本次调研通过中阿双语讲解、实地观摩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大唐依托锦屏西风电场等项目,在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促进低碳转型、推动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效。中外媒体高度评价锦屏西风电场,称其既是中国绿色能源发展的缩影,也是基础设施联通和能源转型的典范,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可持续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大唐云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锦屏西风电场的建设与运营,是政府有税收、企业有效益、合作方有口碑、老百姓得实惠“四方思维”的体现,更是中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生动实践。未来将继续深耕绿色能源领域,拓展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贡献大唐力量。

此次探访也是中国大唐“卓越大唐 绿动未来”媒体联合采访行动的重要一站。通过实地观摩与深度交流,中外记者共同见证了中国风电的发展成就,更读懂了中国以绿色能源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2 16: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