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鹏:铆在一线十八载,用坚守点亮万家灯火
来源:红河分公司
作者:吕鹏举
日期:2025-08-28

在那兰水电厂的厂房里,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在轰鸣的机组之间。他戴着安全帽,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的检修记录本早已被汗水浸得泛黄。他就是陆希鹏,一名有着十八年党龄的中共党员,用六千五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在水电生产运维一线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

2004年的秋天,刚走出校园的陆希鹏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那兰水电厂。彼时的厂房还带着新建的青涩,机器的轰鸣声里夹杂着建设者的号子。“第一次摸到水轮机的转轮时,掌心全是汗。”他总爱跟年轻员工说起初到岗位的样子,眼里闪着当年的光。从运行值长到班组长,再到水机专责,如今身为生产环保部高级主管的他,岗位在变,不变的是每天清晨出现在厂房的身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是陆希鹏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十八年如一日地行动准则。去年水轮机回装时,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空气围带进气口竟然没有套装孔。如果返厂重新钻孔,至少要耽误半个月工期,直接影响汛期发电计划。“现场有啥资源,咱们就用啥!”陆希鹏当机立断,连夜召集检修人员在会议室铺开图纸。灯光下,他用红笔圈出关键尺寸,手指在图纸上反复丈量:“磁力钻转速控制在每分钟 800转,钻孔时必须用冷却水降温。” 连续三天,他守在检修现场,盯着钻头一点点深入金属表面。当最后一个孔精准钻出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着晨光,工装后背早已结出盐霜。最终,围带一次性安装到位,比原计划还提前了两小时。1号机组 A级检修是去年最硬的一场仗。油冷器更换、空冷器改造、调速系统升级,每一项都是硬骨头,工期却比常规缩短了三分之一。白天,他戴着防尘口罩钻进机组内部检查部件磨损;晚上,就在灯下核对次日的作业流程。一次处理接力器拉伤缺陷时,他趴在狭窄的操作空间里,用砂纸一点点打磨伤痕,保持同一个姿势近两小时,出来时膝盖早已麻木,手套上沾满了液压油。“陆师傅的手像有雷达,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故障点。”年轻的检修工小王说。正是凭着这份较真,他们不仅解决了上导摆度超标的棘手问题,更比计划提前三天完成机组回装,为后续的涉网试验争取了宝贵时间。当机组顺利并网的那一刻,监控屏幕上跳动的电流曲线,成了献给这群奋斗者最好的勋章。

如今,四十出头的陆希鹏鬓角已有些许斑白,但爬上几十米高的启闭机平台时,脚步仍像年轻时一样稳健。上个月,该公司表彰年度先进个人,他站在领奖台上,手里的证书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朴实的话语里,藏着一个水电人最纯粹的坚守。

十八载春秋流转,陆希鹏把青春酿成了机组运行的平稳韵律,把忠诚写进了每一次精准的点检记录。在那兰水电公司的厂房里,他就像一颗拧紧的螺栓,牢牢铆在水电生产的第一线,用务实与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28 16:42:45